
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比利时Kinrooi地区农业土壤中多种金属元素的浓度、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,并评估了粪肥施用对金属污染行为的影响。研究结果显示,除铅(Pb)和钴(Co)外,大多数金属污染物在冬季浓度达到全年最高值,为其他季节的1.7至5.3倍,主要与冬季粪肥的集中施用有关。同时,土壤中金属的垂向深度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,受到耕作活动和植物生长周期的影响。连续提取分析表明,镉(Cd)、钴(Co)和锰(Mn)主要以可交换态形式存在,比例分别为42%、34%和41%,而镍(Ni)在该形态中也占20%,表明这些金属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。相比之下,铅(Pb)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(52%),而铬(Cr)和铁(Fe)则主要富集于残渣态中,分别占66%和64%,表明其环境迁移性较低。

图1 Graphic Abstract图文摘要
通过应用薄膜梯度扩散技术(DGT)与一维DIFS模型,本研究揭示了不同金属在土壤孔隙水与固相之间的释放行为。结果显示,Cd、Co、Mn和Ni具有较高的释放速率,更易从固相进入孔隙水中,从而被作物吸收,存在更高的生态风险;而Cr、Cu、Fe和Pb的释放能力较低,对植物的潜在威胁相对较小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冬季和春季,金属形态的流动相占据很高比例。而在夏季和秋季,非流动相占比更高。这种季节性变化也意味着,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金属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同的。综上所述,土壤中金属污染物的活性受其赋存形态、季节变化及农业管理措施共同影响,其中金属类型是决定其释放潜力和植物可利用性的重要因素。

图2 分布提取法分离的重金属形态

图3 Kinrooi农业土壤重金属R参数与DGT被动采样装置布置时间关系。(其中:Rexp表示实验测定R值;RFIT代表DIFS模型对Rexp的最优拟合结果;RORI为DIFS模型首次获得的R参数。
本论文第一作者为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罗铭月老师,发表于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大类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,影响因子为12.2。该期刊专注于危险物质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前沿研究,涵盖污染物的环境行为、毒理机制、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控制与修复技术。作为环境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之一,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在推动污染控制理论发展、前沿技术突破及环境健康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。
论文信息:Understanding the availability of metals in agricultural soils and the impact of manure application.
MingyueLuo,DelphineJennyVandeputte,SybrienLievens,GuanleiLi,YiqiSu,MarijkeHuysmans,MarcElskens,WillyBaeyens,YueGao
DOI: 10.1016/j.jhazmat.2025.13838
文章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hazmat.2025.138386